1、 旅游项目的规划,首先要细分市场,从中选择一个或者多个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然后研究这些目标市场人群的需求,根据其消费需求安排相应的项目。不要安排市场指向性不强的项目。如果有多个细分的目标市场,要在空间上适当分离来进行布局,分成不同的组团区域。对于多个目标市场共享的项目,例如一些观光景区,应当布局在组团区域的结合部。
2、 国家公园的要义有两点:一是“公”园。属性是公。指导思想是公益、公共,不是盈利、私有。二是公“园”,属于旅游景点,对社会开放,不是接近封闭的保护区。单纯的保护不是国家公园的宗旨。国家公园要有最基本的管理和旅游服务设施。要避免只谈“保护”的片面的“政治正确”,也要克服仅仅以国家公园为宣传工具的营利导向。对于片面强调中国国情而为高门票政策找理由的言论,我们应当坚决批判。
3、 国家公园是对于现有旅游景区存在的矛盾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资源的公共属性问题与地方政府私有化问题、利益导向和高门票的问题、景区与周边社区群众关系问题。如果国家公园还是相似于以前的部门管理制度,不是一种颠覆性的改变,那就是叠床架屋,没有必要。众多景区只是多挂了一个牌子在门口、帮助市场营销而已。这样的一个层次,是明显低估了党和国家把国家公园这项工作专门提出来的意义,低估了党和国家对于这项工作寄予的期望和决心。
4、关于旅游目的地承载力,表面上看是一个物理测算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心理测算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从三方面去分析。一是宾馆、景点和口岸的旅游接待能力是否已经满负荷,二是外来游客量大对于本地居民生活是否带来大量不便,三是游客不文明行为引发外来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矛盾是否已不可调和。
5、对于旅游容量的管理,除了尽量让居民得益于旅游产业发展、引导市民心理之外,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是积极实施扩容与疏导政策,一方面是逐步研究制定一定的容量控制手段。首先要完善数量统计,及时研判形势。其次,要积极运用疏解策略,即扩容与分流两大手段。最后,通过门票预订、签注政策、船舶运力等对游客数量实施提前控制。
6、地产成功的前提是旅游成功,旅游成功的前提是文化成功。文化可以多种形式灵活运用,例如建筑风格、节事活动、主题客栈、主题博物馆、主题酒店、主题酒吧。确定文化主题之后,挖掘素材,把虚的做实,把小的做大,把死的做活;紧紧围绕文化主题展开。在一个地方文化不典型、竞争优势不明显的地点做旅游,也是可以考虑引进外来文化。关键是文化主题对市场要有吸引力,要做纯粹,做细节,做精品。
7、旅游企业要善于整合资源。要整合内部资源——团队、规章和企业文化,更要整合外部资源。外部资源往往决定项目高度。对于当前的文化旅游度假地产项目而言,整合文化界资源和医疗卫生界资源是关键。例如说养生,大家说得多,实实在在的产品少。如何整合医疗卫生界资源发展体检、亚健康保健康复、疾病早期检测、治未病,甚至结合美容美体,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要结合地方文化,例如壮医壮药、藏医藏药、佛学养生、道家养生,营造养生环境、养生活动、养生餐饮、养生理疗和养生教育。这个市场是非常庞大而现实、有现实消费力的市场。
8、做人做事,一个核心是换位思考。旅游规划设计方案,要经历两次换位思考,一是换位为目标市场,有没有吸引力?一是换位为投资商,有没有盈利能力?投资商也要多站在目标市场的角度来推敲自己的产品,有些旅游地产,没有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商业配套经营不起来,业主不愿意来住,成为空城鬼城。目前很多旅游地产是毛坯房出售,业主嫌装修麻烦,不去装修业不去入住,这样的房子就是纯地产,但这并不是度假房产。
9、 这些年来绝大多数的城市已经编制了几轮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从实践来看,效果不佳。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能落地。基本上属于战略。难以与城市规划结合,更不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对于投资商投资旅游项目也没有多少指导性。二是没有约束性。由于旅游景区度假区对于资源的依赖性不强,尤其是主题公园、乡村休闲、度假区,很多一般性的资源本身无法纳入区域旅游总体规划,投资商看中后,基本上按照自己意图开发,对于旅游规划基本上没有参照。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方向和路径等编制初衷而言,在大部分情况下,名称不如直接叫区域旅游发展战略。
10、选择旅游规划设计单位,首先要看这个单位有什么样的资质,这说明这个单位的整体团队水平和知识结构完整性。其次是看这个单位的专长主要是哪一类旅游项目,第三是看这个单位的领军专家的水平和经验;第四是具体派出的规划小组的成员构成,尤其是技术负责人的水平。不是找了一个大单位就一定可以得到一个好的规划设计成果。